万博体育3.0手机版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海军、武警士官定向培养院校

辽宁省“兴辽卓越”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


新闻动态

文字资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船院  -  文字资料  -  正文

中国船舶报:渤海船院:兴船报国六十八载 红色基因铸就大国工匠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0-08

“首山脚下,渤海岸边,坐落着美丽的渤海船院。红色的故事代代相传,兴船报国是心中的宏愿;焊花飞扬,意志更坚,工匠精神铸造忠诚信念;乘风破浪,走向深蓝,追逐梦想我们远航扬帆……”激昂的校歌《我为祖国造大船》,不仅唱出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培育国家栋梁、为党育才、为船舶工业锻造大国工匠的初衷与担当,更象征着这艘教育巨轮,满载着兴船报国的梦想,正破浪前行,开启新航程。

日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荣军接受记者来访时表示:“尽管渤海船院历经名称变更、校址迁移及隶属关系变化,但我们始终坚守初心,铭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兴船报国的重任,与船舶工业相生相伴、共生共荣。”渤海船院自诞生之日起便流淌着红色血脉,在六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始终铭记并践行“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始终与中国船舶工业同呼吸共命运,服务行业的初心与使命历久弥新、坚不可摧。

传承红色基因 六十八载兴船报国路

六十八载薪火相传,船舶底色熠熠生辉。渤海船院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相连,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办学理念之中,成为最鲜明的底色。从渤海之滨到首山脚下,从造船厂摇篮中破壳而出,到发展成为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学校,渤海船院历经风雨,始终坚守兴船报国的初心,每一步都镌刻着船舶工业的印记。

渤海船院位于美丽海滨城市葫芦岛,这里不仅是我国老牌工业基地,还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渤海船院前身是可追溯至195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431厂(今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工人技术学校,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的试样、开工、起航紧密相连。在这里,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工作30载,中国核动力领域重要奠基者彭士禄曾长期奋斗。这份深厚的红色底蕴,激励着渤海船院人不断前行。

在改革春风里,渤海船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1980年,学校恢复设置机械制造、船舶制造、工业企业电气化、船舶动力装置四个专业,专业体系逐步完善,并开展企业职工培训。1985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将学校由渤海造船厂划归大连造船工业公司,成为独立的地师级单位。

进入新时代,渤海船院更是抢抓机遇,以三校合并为契机,迎头赶上,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通过验收并获评优秀,为学校的起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首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10月,入选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焊接技术五个专业群入选兴辽卓越专业群立项项目,进一步巩固了渤海船院办学优势地位,牢牢站稳了全国专业群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2021年,渤海船院“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进入“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名单,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VR/AR教学与互动探究”+“仿真实训”+“虚实结合”实操+“真机实训”的一体化实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难题。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

随着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渤海船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的万荣春为例,他引领组建科研团队,致力技术研发与科教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赋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渤海船院还积极推进拔尖教师培养工作,选拔了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渤海船院杨文林等4人被评选为省级教学名师,李冬梅等4人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王宇荣获市优秀专家称号;魏林等3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魏同峰等17人入选万人层次;组建校级教师团队26个,建成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建成机械行指委领军教学团队1个;建成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与渤海造船等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5个。

渤海船院致力打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渤海船院就业品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荣获辽宁省就业工作一、二等奖。近千名毕业生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铸造航母、舰载机、核动力潜艇、055驱逐舰等国之利器上,涌现出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耿伟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优秀职场毕业生、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星彤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

构建大思政格局 厚植“三全”育人理念

多年来,渤海船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用好喷灌、浇灌、滴灌“三灌法”,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地见效,形成人生出彩、人才辈出的满园春色。

首先,红色传承,织密立体“喷灌”网络。渤海船院以培养军工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重点,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建成“一场一廊一歌六地”育人载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开展思想教育。其中,学校成立初衷是培养核动力潜艇技术人才,先天具有红色基因和军工特质,为了传承、发扬、光大军工精神,2019 年建成传承广场和传承廊道(“一场一廊”),广场中央红旗上镌刻有徐向前元帅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已成为学生入学、毕业、入团的“红色打卡地”。

其次,“五融六同”数字赋能 “浇灌”渠道。渤海船院创立课程思政“五融六同”范式,巧妙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形式、教学主体及教学效果之中,同时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在目标、价值、路径、步调、行动、导向上的高度一致。借助“五融”(融入内容、环境、形式、主体、效果)与“六同”(目标、价值、路径、步调、行动、导向同向),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让专业课散发出浓厚的“思政味”。“五融六同”课程思政范式,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行业故事、学校故事及学科故事,以“点、线、面”立体化基地思政资源库为载体,以微电影、微视频、动画片等形式,把体现兴船报国精神的造船人物、造船故事、造船历史、大国工匠故事、铸造大国重器故事、船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进各类课堂。通过打造富有温度与情怀的课程,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潜艇事业、黄旭华院士事迹等,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思政灵活融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训室及沉浸式教材,形成育人协同效应,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生动结合。在此基础上,“五融六同”课程思政范式,对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精准聚焦“滴灌”点位。渤海船院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实施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机制,学籍预警机制,并将每年5月 23日设立为“爱生日”,解决学生各种问题。

“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传承红色船舶之本,用三灌之法,呈三全育人高水平。”渤海船院教务处处长李玉香表示,自2018年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渤海船院党委把“三全育人”改革作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抓手,把“三全育人”改革相关任务纳入“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兴辽卓越”等重大项目。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线贯通、上下联动、各域协同的“大思政”格局初步形成,“三全育人”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渤海船院连续六年被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1个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葫芦岛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1个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案例;多名教师先后获得第九届辽宁省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首届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等重大奖项。

矢志不渝促发展,扬帆正劲启新程。未来五年,渤海船院将迎来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是加速冲刺的时期,也是攻坚克难的阶段。渤海船院将聚焦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和“兴辽卓越”建设任务,以提升治理效能与办学层次为着眼点,紧扣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建设强化、科学研究深化、招生就业优化及服务社会能力提升等核心工作,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着力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融合,积极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为建设一所根植辽宁、面向船舶、辐射全国的特色高职名校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开创特色高职名校建设的崭新篇章。

服务船舶工业 培养高技能适用人才

六十八载创业如歌,六十八载春华秋实。渤海船院因船而建,因船而兴,船舶特色已成为其立身之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渤海船院始终坚守船舶特色,躬耕教育沃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国之栋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学校都矢志不渝地坚守这一特色,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渤海船院立足船舶,面向军工,开展定向人才培养。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聚焦环渤海船舶产业链,成功实施了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和军士生培养,为船舶工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在实施订单培养过程中,渤海船院通过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军四八○八工厂、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每年培养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智能焊接技术、船舶动力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人才数百名,有效满足了行业迫切需求。渤海船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船舶行业注入活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2021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渤海船院视察时,对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视察与渤海造船有限公司共同培养的订单班时,对企业40%以上的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渤海船院感到惊讶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在2023年全国职教成果展上,怀进鹏部长为渤海船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点赞。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凝结了全体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紧贴船舶行业发展脉搏,渤海船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通过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专业群培养体系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形成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命运共同体。按照专业群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构建了专业群“融合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配套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实施现代学徒制、1+X试点、企业订单班。同时,渤海船院还重构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了船舶修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开发了31门课程资源和5套虚拟教学及实训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虚拟教学机实训资源。推进项目式教法改革,开展模块化、混合式、项目化、情景式及工作过程导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构建“三双”育人机制和“五共同”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以“三教”改革为核心,以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葫芦岛市产业升级和船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教学改革的决心异常坚定,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关键期更是刻不容缓。”渤海船院总督学焦勇表示,章节式、模块化和项目应用式三种教学模式不分高低、各有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了现代教学体系,并依据学生的不同级别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到章节,再到模块化教学,这些都紧密围绕生产的实际需要。在课程重构过程中,学校并未全盘采用“拿来主义”,而是提出了“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并设置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整教学流程。

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渤海船院专业发展紧紧围绕国家需要,于2017年、2019年先后获批海军士官生和海警士官生培养基地,成为全国1200所高职院校中48家士官培养院校之一。承接培养士官生任务,为学校提振了士气,扩大了影响,在海洋蓝底色上又增添了一抹橄榄绿。截至2024年9月,渤海船院已为海军培养5届711名海军军士生,为海警培养2届241名海警警士生。今年,又新增陆军军士生培养任务100名,实现了对陆军、海军、海警的覆盖。

渤海船院积极搭建船舶专家工作站与国家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紧密贴合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共赢。学校聚焦船舶前沿领域,由行业大师领衔建站组队,打造高水平技术团队。2021年,渤海船院借助“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契机,柔性引进了一批顶尖人才,包括首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刘殿宝,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大国工匠陈凯、谷洪新和李大用、吴满鹏等若干位博士,组建刘殿宝船舶智能制造专家工作站。2022年,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及专家2名,组建材料专家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渤海船院构建起以专家为主力,以专业群教师为主体,以专业带头人为骨干,以船舶智造工艺研发、材料检测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科技创新团队。这些船舶专家、科研团队及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主动作为,潜心教育,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为我国船舶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一篇篇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教育华章。


公众号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nYPOJPqha98MKbL-GkIOog



  • 访客预约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 Copyright ? 2011 - 2012 www.bhcy.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辽ICP备10204990号-2